财经名家观点:建议个税起征点从6万元/年提高至10万元/年
余淼杰:建议个税起征点从6万元/年提高至10万元/年
建议将个税起征点提高至10万元/年(目前为6万元/年),叠加赡养老人、子女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后,家庭年免税额度可达16万元,以定向减轻中等收入群体负担,释放消费潜力;建议将最高边际税率降至40%,以提升国际人才竞争力。优化个人所得税制度成为深化财税改革、激活内需潜力、促进社会公平的关键抓手。
王喆:2月制造业供求增速加快 不过就业仍有收缩
2月制造业供求增速加快,出口回暖,企业采购量增加,原材料库存稳定,物流顺畅。不过就业仍有收缩,价格特别是出厂端价格仍低位徘徊。节日期间消费呈现良好势头,部分行业领域技术革新亦有亮点,助力市场延续回升向好势头。尽管如此,当前经济面临的困难和压力依然较大,居民就业和收入不确定性增加,对于进一步扩大内需、夯实经济底部形成制约。3月是重要的政策窗口,支持性政策要积极回应市场期盼和社会关切,聚焦经济堵点难点。政策尤其要在需求侧多做文章,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促进居民收入增加和消费意愿提升。
李大霄:2月PMI数据好转并重回扩张区 加大稳定股市的力量
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呵护之下,全力稳经济的努力在加大,特别是民营经济座谈会的召开,市场信心有明显加强,2月经济数据好转并重回扩张区,这无形中加大了稳定股市的力量。特别是当下处于重要的时间窗口,股市稳定的需求和可能性也在增加。
荀玉根:关注房市企稳、消费恢复、外资回流三大预期差
展望2025年,除了科技,有三个存在较大预期差的领域同样值得关注。具体而言,第一大预期差是房市企稳。2021年房市持续调整、市场信心不足,今年政策加码下地产有望量价企稳,当前地产股预期已经降至历史低位,若基本面好转或促使板块超预期修复。第二大预期差是消费恢复。疫情后消费低迷、市场预期不高,若楼市企稳、“两新”加力扩围,消费数据修复或带来消费股重估。第三大预期差是外资回流。当前全球资管机构配置中国权益资产的比例或已处低配水平,随着科技突破及基本面回暖带来中国资产重估,外资有望逐步回流A股。
陈亮:“AI+金融”发展充满机遇
大模型技术从两方面正深刻重塑金融产业生态。一方面,将有效提升金融从业者展业效率,促进解决行业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交易成本,推动金融生产力体系实现范式变革;另一方面,有助于实现对客服务模式升级,创新客户交互模式、降低使用成本,有效覆盖更广泛的中长尾客户,并为客户提供更为定制化、更贴心的金融服务。同时,随着大模型技术迭代升级、能力边界不断拓展,还有望赋能更多投资、投研核心场景,提升投资决策的科学性与时效性,进一步优化产品服务体验。
往期回顾
责任编辑:liuy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