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信托如何支持公益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2/12/02 10:33:23用益信托网
慈善捐赠和慈善信托都是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各自具有自身的特点,二者结合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慈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可持续性机制建设方面,慈善信托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信托法律制度具有长期特征

慈善信托和慈善捐赠都是为了公益慈善目的而将财产所有权转移给专业机构用于开展慈善事业。慈善信托和慈善捐赠适用的法律制度不同,在慈善事业中对慈善财产的占用地位和长期愿望的影响有较大的差异。

1.慈善信托法律关系覆盖慈善全过程

慈善信托是基于信托的法律关系,由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三方当事人构成,属于信托制慈善。委托人的慈善财产和信托目的由受托人通过信托合同,按照一一匹配的方式,将委托人慈善意愿直接对接到受益人那里。该慈善行为属于一个封闭的法律关系,其连贯性、一致性、对应性较强,有利于可持续性发展。慈善捐赠是基于捐赠的法律关系,属于捐赠式慈善,涉及捐赠人和受赠人两方当事人,捐赠人通过捐赠合同将财产赠与到受赠人,再由受赠人向受益人进行捐赠,这分属两个法律关系。

2.委托人慈善意愿长期执行收到约束监督

慈善信托委托人在设立信托时,在信托合同中可以根据自己慈善信托目的确定信托期限,有的可以设置永久期限。在信托存续的期间内,委托人要求受托人始终如一地去完成慈善财产管理和支付,并且根据《慈善法》规定,委托人可以聘请监察人对包括长期机制运行在内的受益人利益进行监督。

3.信托财产独立性保障信托可持续性

慈善信托的受托人在法律上是为了受益人的利益成为信托财产的名义所有权者,但信托财产独立于委托人、受托人和受托人的固有财产,而且单项信托财产其他信托财产也是独立管理。这一财产独立性不受委托人、受托人自身固有财务状况和纠纷影响,可以单纯持续用于公益领域。一旦规定信托的公益用途,任何人无法改变,可避免慈善公益财产的混同、挪用风险。慈善捐赠法律关系下,慈善财产所有权完全转移给受赠人成为其固有财产。即便是捐赠人要求设立专项基金,在法律上专项基金也无法实现与受赠人其他财产的风险隔离。

4.委托人意愿能够长期得到执行

信托法律关系充分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意思自治。《慈善法》规定,慈善信托的受托人违反信托义务或者难以履行职责的,委托人拥有变更受托人的权力。委托人还可以通过参与决策机制的安排保留对慈善财产管理知情权、决策权履行。在慈善捐赠中,捐赠人虽然可以通过书面的捐赠协议对捐赠财产的种类、数量、用途、交付时间等内容进行约定,但是在捐赠行为发生后,捐赠人对于受赠人是否按照约定使用自己专属的慈善捐赠财产,只拥有监督权和有限的制约手段。

二、慈善信托的财产管理有利于慈善行为长期发展

2016年我国《慈善法》的颁布标志慈善信托正式诞生,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截至2022年11月02日,已公布备案的慈善信托共1013个,信托财产规模总额为44.36亿元,平均规模约438万元。全国绝大数部分信托公司都开展了慈善信托服务。

1.信托多功能管理职能有助于慈善长效机制建立

我国公益慈善已经从1.0版本的“捐”,即捐钱捐物授人以鱼发展到2.0版本的“助”,即调动资金、时间、企业家才能,让资金得到有效利用实现授人以渔目的,正在朝着3.0版本“创”,即运用影响力投资、社会企业,公益企业形式把解决社会或环境问题的创意转化成产品或服务,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慈善事业。慈善公益的复杂性、专业度提升,未来慈善事将是精细化分工,“捐”和“助”分开,“助”和“创”分开,各参与者可以发挥所长通力合作。

作为慈善信托受托人的信托公司可以在股权、信贷、证券化等财富增值环节发挥金融功能,能够发展成一个资源型、链接型的慈善平台,连接全社会优质慈善组织,撬动更多社会资源支持慈善事业。在慈善信托平台上,各参与者携手联合,进一步扩大资源链接的圈层,共同走向跨界融合,支持社会慈善生态体系长效机制的建立。

2.信托公司资产管理赋能促进信托财产长期积累

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能够在慈善财产的资产管理及财富管理方面发挥专业优势,凭借在风险控制、流动性性安排上的能力,积极提升慈善财产投资效率,为公益慈善提供造血机制,提升慈善信托持续资助能力。

针对现金慈善财产,信托公司基于委托人慈善信托财产的风险偏好需求在保值增值的长期投资管理方面可以灵活进行多资产、多策略投资,打造中国的“诺贝尔”基金。

3.信托公司赋能慈善财产运营管理

《慈善信托管理办法》规定慈善信托必须保管制,慈善信托必须设立信托财产专户。慈善信托“三单管理”可以实现每一笔慈善支出有迹可循可溯源,让慈善行为更公开透明有说服力,实现慈善效果看得见可评估。此外,信托公司在风险、合规、财务、IT管理方面的金融管理专业团队为每一单慈善信托项目提供高效的运营服务。

4.家族信托赋能家族慈善代代相传

慈善信托的委托人是慈善资金的源头,扩大资金端类型则慈善活水源源不断,慈善事业永保勃勃生机。信托公司以公益慈善丰富家族传承内涵,通过家族信托充分发掘高净值客户的公益慈善传承需求,扩大慈善资金来源,提升慈善资金来源的可持续性。家族慈善是中国慈善的重要力量,可以在子孙后代的财富传承中持续传播慈善文化。一份综合性的财富传承方案应包括家族信托和慈善信托,家族信托实现私益目的的财产传承和保值增值,慈善信托作为专业的慈善规划服务工具帮助家族践行慈善事业,实现公益目的的财产传承和家族精神传承。

三、慈善信托匹配于长期公益项目需求

1.慈善信托+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农业农村基层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信托公司通过设立慈善信托帮助落后地区发展产业,既能帮助群众增加收入解决就业难题,也能优化地区产业结构。“慈善信托+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体现在“产”和“销”两个方面。

在“产”方面,慈善信托定点对接当地种养植专业合作社,拨付信托资金购买种植、养殖、加工所需的机械设备,同时,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指导农户种植、养殖全过程,提升农作物和养殖物的质量,从源头上实行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

在“销”方面,一方面,慈善信托帮助合作社合理打通销售渠道,拓展线上网络电商销售和网络自媒体销售渠道,并积极联系线下城乡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超市等分销渠道;另一方面,信托公司作可以利用“保险+期货”的组合金融工具来平滑所帮扶的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包括使用慈善信托资金帮助帮扶的合作社农户从保险公司购买价格险,同保险公司约定未来某一时点农产品销售价格跌破保险合同约定的价格时,可以获得保险公司提供的价差理赔资金,从期货公司购买一份农产品看跌期权,当农产品价格实际发生下跌时,保险公司可以行权,获取价差补偿来赔付合作社农户。“慈善信托+乡村振兴”的商业模式具备自我造血的可持续性。

2.慈善信托+生态保护

生态保护是一个持续性社会工程,具有长期投资、持续整治、逐步完善等特点。“慈善信托+生态保护”可以形成一下模式:慈善信托用于某一地区或特定区域的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购置需要保护的土地整块或者部分区域(湿地、海岸线等)。受托人拥有使用权和管理权,根据生态环保项目的阶段性进展拨付信托资金资助修复维护特定区域生态环境。同时,可以在这些地区发展旅游业、向民众开放参观、制定会员制度,通过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模式实现慈善信托的可持续性。

3.慈善信托+文化传承

中国文化传承连续性特征非常突出。“慈善信托+文化传承”能够助力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慈善信托可用于某- -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慈善信托资金支出包括拨付资金来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所需要的基础设施(设备、设施、场所、展览馆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展示营造必要的空间和宣传平台。另一方面,慈善信托资助建立文化传承的培训基地,从当地或者周边地区招聘感兴趣的人士,帮助解决当地就业岗位的同时加强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传承。

无论从内在信托制度稳定性和资产管理多功能新,还是外在的社会公益慈善领域长期性和系统性要求出发,慈善信托在支持公益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方面都具备显著优势,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财 富 管 理 中 心 投 资 配 置 部
来源:外 贸 信 托 五 行 财 富

责任编辑:liuyj

研究频道子页-第一短幅
新书推荐更多
研究频道子页-第二短幅
会议培训更多
研究频道子页-会议培训下方左研究频道子页-会议培训下方右